WEB3.0关键技术之分布式金融、数字身份、自治组织

分布式金融

分布式金融(Decentralized Finance,DeFi)是海外 Web3.0 的重要应用发展方向之一。2015 年基于以太坊开发的第一个金融方向的应用 MakerDAO 的诞生标志着 DeFi 的开端,之后分布式交易所(Decentralized Exchange, DEX)和分布式借贷等应用的产生,奠定了 DeFi 发展的基础。链上稳定币、交易所与借贷,一并构成了 DeFi 的“三驾马车”。其后随着区块链底层协议性能的提升、辅助工具的逐渐完善、数字资产市值的增长、链上用户的提升和各类机制创新,至今 DeFi 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千万级活跃用户、十亿级日交易量和百亿级参与资金量的庞大市场,是 Web3.0 中不可忽视的应用场景。DeFi 是一种金融范式的创新,具体体现在资产类型、交易匹配模式、市场公平机制、可组合性和组织治理方式上。DeFi 作为一种新型金融工具,能够撬动链上数字资产的流动性,促进链上活动的大幅度提升,为整个 Web3.0 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活力的同时,也会为市场带来衍生风险和一定程度上的虚假繁荣。

WEB3.0关键技术之分布式金融、数字身份、自治组织

Web3.0 数字资产金融应用演进过程

1 资产类型的创新

DeFi 经过 7 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具有完备底层技术支持、中间层服务和各类细分赛道的新金融版图。从资产类型来看,链上数字资产从技术类型看可分为同质化通证(FT)和非同质化通证(NFT)。从产生方式看可分为链上原生资产(Native Token)和合约资产(如 ERC20 Token)。从资产类型可分为效用通证(Utility Token)和权益通证(SecurityToken)。从资产属性上看可分为稳定币(Stabelcoins)、治理通证(Governance Token)、合成资产(Synthetic Assets)等等。从技术栈的角度来讲,可以将 DeFi 的上下游相关技术分为:前端用户层(资产管理聚合器、钱包)、底层网络(公有链、侧链、二层网络)、核心组件层、流动性聚合层等等。其中核心组件层主要包括:稳定币(Stabelcoins)、分布式交易所(DEX)、借贷(Lending)、保险服务(Insurance)、资产管理服务(Asset Management)和衍生品(Derivatives)等等。由于 Web3.0 的技术特性,让 DeFi 既遵循参考传统金融的基本原理,又不完全沦为传统金融在区块链上的映射,DeFi 未来将具备服务更多资产和用户的能力。

法币稳定币是指锚定法币作为报价单位的加密资产,作为链上交易的基础,随着 DeFi 的发展其增速同样迅猛,目前稳定币总市值已超过 1600 美元。稳定币发行有诸多类型,目前占据主要份额的是由传统资产抵押发行模式的 USDC、USDT 等加密资产。此外超额抵押加密资产和算法稳定也是常见的稳定币机制。稳定币在 Web3.0 中充当了传统资产进加密市场的价值载体,未来随着各国央行数字货币的逐渐落地,稳定币市场会产生结构性变化。目前,业界普遍认为数字人民币将是我国发展 Web3.0 生态的重要支柱。由于链上数字社会中生产和消费中间缺乏直接兑换的媒介,目前国内链上难以形成原生的数字经济活动。没有价值兑换的媒介,数字社会就无法形成有效的经济活动,Web3.0 就无法成长起来。如何在合法合规的框架下,基于数字人民币探索数字资产应用,是我国构建 Web3.0 生态的关键路径。

分布式借贷是 DeFi 投资者重要的杠杆工具,交易者可将不愿出售的资产作为抵押在借贷平台获得其他资产的流动性。目前 DeFi 中的借贷普遍使用超额抵押模式,抵押资产在价格骤降时将面临清算风险,而由于抵押资产的价格波动性、预言机机攻击等问题,参与借贷的交易者也面临极高风险。分布式金融衍生品是 DeFi 亟待发展的重要市场,是映射传统金融需求最强的领域,期货、期权、指数及保险等方向方兴未艾。同时,去中心化衍生品也出现了诸多原创的产品方向,如合成资产、质押资产流动化等等。

2 交易匹配模式的创新

自动做市商模式(Automated Market Maker,AMM)是分布式交易所的关键技术创新之一,为解决传统交易流动性和公正性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的解决方案。在传统交易市场中,流通性和价格通常由做市商来提供。而在 AMM 中,任何人都可以作为流通性提供者(Liquidity Provider,LP)为交易市场提供流动性,同时商品交易价格由实现 AMM 模型的智能合约代码根据市场供需关系变化自动计算生成。从传统的对手方间点对点(peer-to-peer)撮合,进化出了通过智能合约建立流动性池 (Liquidity Pool)。这种机制上的创新极大地适应了链上交易的特点,区别于传统的中心化订单撮合引擎的技术实现,效率极高成本极低地解决了长尾资产流动性不足的问题,极大地促进了链上资金整体流动性的效率。这也是 Uniswap 以极短时间和极低固定成本实现了纳斯达克交易所交易量的原因。在分布式交易所中体现为自动做市商机制,在借贷中体现为借贷资金池模式(Collateral Deposit)。

Web3.0 的魅力很大程度来自于其开放性,不论从数据的角度还是金融的角度,开放网络为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都提供了施展空间。DeFi 的各类协议可以根据用户或开发者的需求叠加使用,这使得 DeFi 用户的资产利用效率由于杠杆的增加可以得到更大提升,同时为更多的产品和机制创新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目前 DeFi 各类协议的资金流都具有较强的勾稽关系,链上聚合器(Yield Farming Aggregator)这类 DeFi 项目就是基于可组合性兴起的赛道,因其最大程度地提升了资本效率制造了较高的收益率,吸引了大量用户和资金,目前也是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件。

3 市场公平机制的创新

服务提供者不基于牌照申请等准入方式,而是基于开源代码和社区共识,这是非常显著区别于传统金融的市场管理方式。Web3.0 的基础是信息透明与开源文化,关键项目信息很大程度上可以实现被动披露,为用户和投资者参与提供了足够充分的事实评价基础。而一个 DeFi 项目选择开展某项金融业务或提供某类金融服务并不需要获取牌照或资质审批,而是通过自身的技术与机制壁垒,及从公开市场获得用户的能力。同样,由于缺少监管强制力,市场也会出现也蛮增长和无序竞争的状况,用户的权益难以获得有效保障,这对用户安全使用及鉴别产品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虽然目前 DeFi 已经进入成熟阶段,但要成为 Web3.0 生态更为坚实的金融基础,仍需要在监管合规、风险控制、机制创新和产品完备性等各方向从传统金融汲取经验,并在底层性能、实用工具和链上安全性等方面持续提升。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积极推出国家主权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CBDC),CBDC 将为全球金融系统带来大量创新机会。

Web3.0 如果走向大众化就必然遵循合规需求,而 CDBC 将充当重要作用,如何让 Web3.0 生态更好地接轨 CBDC 的体系,已成为目前各国的战略重点。

分布式数字身份

分布式数字身份是由许多身份属性,比如用户的资产、凭证、浏览记录、交易记录、行为记录等链上链下数据所组成,用户可以通过自我掌控的私钥进行数字签名来证明这些数字资产的所有权。目前,分布式数字身份与数据资产治理逐渐形成两套标准路径:W3C DID 和以太坊NFT。一方面,狭义的 DID 是指由万维网联盟 W3C 推进的分布式数字身份标识(Decentralized Identifier,DID)体系,是数字身份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标识符不仅可以用于人,也可以用于万事万物,包括一辆车、一台机器,甚至是一种算法。另一方面,NFT 也可作为数字身份的链上表达形式,同时 NFT 也让数字身份变成了一种“数字资产”。目前,海外公链生态以域名系统作为主流数字身份落地应用。例如,以太坊生态的 ENS、Polkadot 生态的 PNS、Nevous Network生态的 DAS 等。这些域名系统通过提供全局唯一的、可读性强、可记忆的域名,来方便用户相互认知以及应用交互,并且为聚合多地址到同一数字身份下给出了可行路径。ENS 域名同样也是一种分布式身份标识符,只不过 ENS 的标识符是域名“xxx.eth”,W3C DID 的标识符是“did:method:xxxxxx”。 W3C DID 不一定必须基于区块链,而 ENS 是用链上智能合约作为DID 解析器的一种实现方式。同时 ENS 也是一种 NFT,这就意味着 ENS 可以在诸如 Opensea的 NFT 交易市场上进行转售。

目前海外 Web3.0 生态高度金融化,链上通证更多表达的是可转让的金融化资产,钱包地址和钱包地址之间的关系并不能代表真实社会中的关系和身份,这会削弱链上活动的多样性和可拓展性。在 Web3.0 世界引入 Web2.0 身份是一种实现路径。加密资产交易平台对用户进行实名认证(KYC);BrightID 通过 Zoom 会议进行身份验证;Instagram、Twitter 等社交平台支持NFT 展示功能,允许用户将 NFT 设置为头像,将链上账户与 Web2.0 身份进行绑定,这些举措都加速了 Web3.0 身份体系与现实世界身份体系的融合。2022 年 5 月,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提出了灵魂绑定通证(Soulbound Token,SBT)的概念,是一种不可转让的代表个人信誉、证书和关系的身份通证,希望能弥补目前公链生态的应用缺口,比如声誉系统、产权证明及拆分、抵御假身份攻击、账户恢复、筛选人群等场景。由于链上原生身份信誉系统的缺失而无法在区块链上进一步拓展应用,比如“传统”金融生态系统依赖于积累充分的数据和集中的信用评分来衡量借款人的信誉并支持多种形式的无抵押贷款,SBT 则希望通过用户在链上积累的行为数据和社交关系形成的用户链上数字身份来进一步拓展商业应用。W3C DID 的可验证凭证(Verifiable Credentials,VC)和 SBT 分别是构建身份凭证的两种实现思路,同样的底层技术逻辑两套技术标准。W3C DID 面向数据模型设计,链上 SBT 面向数据资产设计;W3C DID 不需要区块链,而 SBT 是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通证。

一个完善的Web3.0数字身份应用应至少具备聚合多链信息、自定义展示内容、数据写入接口、子域名管理、信源信道管理等多项功能。

1 聚合多链信息

由于各区块链生态之间数据不互通,形成了多链生态下的一个个“区块链孤岛”。若是打通了链与链之间的数据,能够让用户以一个数字身份绑定多个公链生态的多个账户,在进行私钥签名证明其账户所有权的前提下,将其在多链上所拥有的数据统一聚合在一起。通过数字身份来进行用户在多链中的资产及行为等链上数据的确权,从而打通多链之间的数据,引爆区块链大数据分析的时代。

2 自定义展示内容

数字身份聚合了多链信息与资源,但是作为用户的展示窗口,有必要提供给用户自主选择哪些信息展示,哪些信息隐藏。这也可以当作将数字身份本身作为信道来进行管理,防止一些隐私信息的泄漏。与中心化框架不同,用户可以将所需信息呈现给任何实体 ( 网站、应用程序等 )。

3 数据写入接口

数据资产可以通过读取链上信息在数字身份上展示,但数字身份不应止步于此。所谓身份的本意是指出生、地位,各种行为才造就了独特的身份。因此,数字身份应该有规范化的数据接口,以链接各种数据分析 DApp 的结果或是硬件采集的数据。比如用户的交易频次、社区贡献行为、参与投票行为、DApp 访问行为等等。也应该兼容各监管机构所提供的 KYC 证明,以方便合规的审查。这种多方数据将造就了一个个形形色色的数字人,是 Web3.0 及元宇宙的核心。这与现实世界不同,现实世界以人为本体来构建身份,身份会创造数据;在 Web3.0 中,身份不再以人为本体,而是数据组成了身份。

4 子身份的可拓展性

无论是个人用户还是组织机构,都有模块拓展的需求。对于个人而言,将自己不同的行为及技能组合在一起,会形成不同的角色,而在不同场合下展现自己不同的身份,好比社会上的”斜杠青年”;对于自治组织、企业和组织机构而言,需要界定不同产品、部门、职位等。这都要求数字身份可以进行扩展,能够将不同的子身份从属于一个数字身份下,满足不同场合的需求。

5 信源信道管理

数字身份在 Web3.0 与 Web2.0 最大的区别,就是用户个人拥有对身份及数据的所有权。以互联网用户的角度来看,在社交网络上发表的图片和文章,是依赖于平台的稳定运行,并且将用户的信息存入了这个平台的中心化数据库内,如果有一天这个平台不再运行,我的记录、数据就有可能消失。因此在 Web3.0 中,用户可通过数字身份来对自己所发的信息(信源)进行统一管理,这些信息存在于链上。某一个社交平台只是用户所选择的展示渠道(信道),某一渠道的关闭并不会导致我的信息丢失。实现了信源为我所有,信道为我所用。同一信息我可以选择多个信道去显示,但一旦修改信源,所有的信道都会显示修改后的信息。

分布式自治组织

分布式自治组织(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DAO)是一种建立在区块链上,通过智能合约规则进行决策与行动的新型社会组织形式。DAO 允许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工作者”在区块链上成立“利益共同体”并在低信任模式下充分参与决策,其主要特点是组织的协作规则由智能合约事前约束,任务分配、薪资发放、组织治理等协作流程公开透明,并由区块链技术保障组织协作规则的分布式自主运行。DAO 之于数字原生经济就像股份公司之于传统经济,但 DAO 和股份公司在组织架构上差别明显。DAO 打破了传统组织与市场之间的界限,进一步推动了数字组织形式的创新。股份公司由层级分明和自上而下的股东、管理层、员工组成,公司治理决策、经营收益都遵循多数下层服从少数上层、按组织身份分得收益原则,是全球市场经济最主要组织形式。而 DAO 组织由社区管理者、开发者、创作者和财政管理者等角色以分布式的方式组成,通过区块链和数字资产把他们连接起来,重塑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支配 - 依附”关系,消费者随时可以成为生产者,参与到组织的治理过程中。

当前阶段,DAO 会以一种数字化的方式去重现和验证过往人类各种各样的组织形态,在区块链生态的支持下未来有着旺盛的生命力。DAO 组织源于其扁平化管理和高效透明的决策、执行和激励机制,可以最大发挥成员和组织的积极性,快速推进场景中的价值实现。区块链为组织协作提供了多元参与的平台,开放的组织形态加快了组织创新和资源配置,生产者、参与者、所有者、消费者的身份边界消失,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参与者的资源和积极性,参与者既能够参与构建项目获取报酬,也可以获得组织发展带来的经济利益。

由于 DAO 目前仍处在不成熟阶段,以下缺点更需要被我们重视。目前 DAO 组织的运行规则缺乏法律支撑,有违规或者发生争议时司法介入的难度较大,特别是在智能合约存在漏洞时DAO 将发生严重的危机。因为公信力原因,有号召力的 DAO 组织对区块链生态较为依赖,当生态发生问题时自然会波及到 DAO 组织的根本;由于组织协作方式过于分布式,随着组织的壮大、人员和项目的逐渐增多,出现协作效率低和激励机制缺乏合理性等问题。在治理层面,DAO 组织通常作为管理组织调节链上应用的发展方向和经济系统,DAO 组织参与者以拥有数字资产的权重参与决策,但经济权重的治理方式将财富作为一种治理权利,资本可以通过“滚雪球式”的手段不断增加自己的权重,实现了对数字社会公共资源的垄断,最终服务于集体利益的公共治理将成为资本获利的手段。

【来源: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

以上内容为新媒号(sinv.com.cn)为大家提供!新媒号,坚持更新大家所需的互联网web3.0的知识百科。希望您喜欢!

版权申明:新媒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k2#88.com(替换@)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12-26 09:05
下一篇 2022-12-26 09:0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