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ango和spring学哪个(2023年最新整理)

导读:本篇文章首席CTO笔记来给大家介绍有关django和spring学哪个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python找工作是学Django好还是Flask好?

这俩都挺简单的,Django和flask都学一下比较好,Python基础也很重要。这俩学好了,工作不愁,薪资还是看具体情况。

django和spring学哪个(2023年最新整理)  第1张

Python三大web框架分别是什么 哪个更好

【导读】目前,Python比较火的三大web框架有Django、Flask和Tornado,要论这三个Web框架哪个更好的话,建议一点,Django帮我们事先搭建了好多,上手会快一些,学习的话可以先从Django学起,然后再学习Flask和Tornado,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Python三大web框架的详情。

1、Django

Django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Web应用框架,由Python写成。采用了MTV的框架模式,即模型M,模板T和视图V。它最初是被开发来用于管理劳伦斯出版集团旗下的一些以新闻内容为主的网站的,即是CMS(内容管理系统)软件。

2、Flask

Flask是一个使用Python编写的轻量级Web应用框架。其 WSGI工具箱采用Werkzeug ,模板引擎则使用 Jinja2

。Flask使用BSD授权。

Flask也被称为 “microframework” ,因为它使用简单的核心,用 extension

增加其他功能。Flask没有默认使用的数据库、窗体验证工具。

Flask 很轻,花很少的成本就能够开发一个简单的网站。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Flask 框架学会以后,可以考虑学习插件的使用。例如使用 WTForm +

Flask-WTForm 来验证表单数据,用 SQLAlchemy + Flask-SQLAlchemy 来对你的数据库进行控制。

3、Tornado

Tornado是一种 Web 服务器软件的开源版本。Tornado 和现在的主流 Web 服务器框架(包括大多数 Python

的框架)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是非阻塞式服务器,而且速度相当快。

得利于其 非阻塞的方式和对epoll的运用,Tornado 每秒可以处理数以千计的连接,因此 Tornado 是实时 Web 服务的一个

理想框架。

关于Python三大web框架的简单介绍,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当然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学习一项技能更是受益终身,所以,只要肯努力学,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希望大家抓紧时间进行学习吧。

用Django开发web后端,真的比SpringBoot要省事吗?

用Django开发web后端并不比SpringBoot要省事。

spring好处就是当你需要消息队列,或者服务注册发现,配置中心等等的时候配置比较方便,如果不考虑微服务,spring boot也只是比java世界里面其他的方便而已。

而python世界想要集成上述几个功能并且达到一定的生产级别是要比spring麻烦的多。

从性能上讲,看过一些测评,spring因为替用户做了很多类型推断的事情,纯性能在java世界也就是稀烂。

python如果不是一开始就上pypy,那就是一个jit的性能差距,大概就是十倍吧。

最后讨论下针对软件开发。

java它就是消耗代码,完成同样功能谁需要写的代码更多就更耗时,显然go是要少些不少代码。

而我的理解上,python需要1完成的东西go得1.5以上 java到2以上,显然耗费的时间也就是基于这个比例。

对于个人心智负担范围内的项目,我是没什么理由选择java的,因为代码行数就是时间,时间就是金钱。

而对于不写测试设计稀烂的项目,这锅java也背不住。所以吧,如果不是个大项目,感觉并不太需要java出马以及,除非是有些必然要选择的原因。

至于大项目,这事我还没真没啥概念,大致统计了下以前项目的有效代码,不算注释第三方库,现在公司两三年的项目多端前后台加起来也就是20来万行。这也就算是我碰到现在规模最大的了。

剩下的曾经有个创业项目做了三个月差不多前后台也就是三万多行。

最后说结论吧,项目小,周期短,投入少,还是就django吧。

django框架介绍

Django是高水准的Python编程语言驱动的一个开源模型.视图,控制器风格的Web应用程序框架,它起源于开源社区。使用这种架构,程序员可以方便、快捷地创建高品质、易维护、数据库驱动的应用程序。这也正是OpenStack的Horizon组件采用这种架构进行设计的主要原因。

另外,在Dj ango框架中,还包含许多功能强大的第三方插件,使得Django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Django 项目源自一个在线新闻 Web 站点,于 2005 年以开源的形式被释放出来。

Django 框架的核心组件有:

1、用于创建模型的对象关系映射。

2、为最终用户设计较好的管理界面。

3、URL 设计。

4、设计者友好的模板语言。

5、缓存系统。

Django(发音:[`dʒæŋɡəʊ]) 是用python语言写的开源web开发框架(open source web framework),它鼓励快速开发,并遵循MVC设计。Django遵守BSD版权,初次发布于2005年7月, 并于2008年9月发布了第一个正式版本1.0 。

Django 根据比利时的爵士音乐家Django Reinhardt命名,他是一个吉普赛人,主要以演奏吉它为主,还演奏过小提琴等。

由于Django在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应用越来越广泛,被著名IT开发杂志SD Times评选为2013 SD Times 100,位列“API、库和框架”分类第6位,被认为是该领域的佼佼者。

Spring,Django,Rails,Express框架用哪些方面

首先从DRY原则开始说起

Don't Repeat Yourself,不要重复你的代码。

DRY原则的重要性怎么提都不过分,很多人说编程是种机械性的工作,而有很多程序员也自嘲为码农,意为编程成了一种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性工作。如果不想沦为这个境界,首先需要的就是将DRY原则融入你的血液,在今后的编码工作中加以运用。可以加我扣一六二二中间四七九最近四三五分享免费资料视频

1)最初级的DRY:语法级别

System.out.println(1); System.out.println(2); …… System.out.println(10);

我想只要学过基础语法,都会采用下面的形式。

for (int i = 1; i = 10; i++) { System.out.println(i); }

如果发现有任何人采用上面一种形式的编码形式,那么不用怀疑,他对于编程绝对还没有入门。

我们当然会选择省力的做法,这种做法不但省力,还会有利于我们后续修改或扩展这组代码,如:

for (int i = 1; i = 10; i++) { System.out.println(i * 2 + 1); }

我们进行这样的修改,只需要修改一处,而上面的形式却需要修改10处,当然会更麻烦且更容易出错,所以请记住能不重复就不重复。

2)进阶的DRY原则:方法级别

当我们经常写一些重复性代码时,我们就要注意看能否将其抽取出来成为一个方法,如:

try { Thread.sleep(1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让我们将其抽取到一个方法 threadSleep() 中,这样我们只需要调用 threadSleep() 就可以实现原来的功能,不但所需敲击的代码更少,而且代码看起来更加清楚明白。而为了增加这个方法的复用性,我们还可以将其中固定的数字抽取成为参数,如:

private static void threadSleep(int millis) { try { Thread.sleep(millis);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方法实现不同时间的sleep了。要注意提高代码的复用性也是实践DRY原则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后面我们也可以看到框架为了提高所谓的灵活性进行的一些设计,如在适当的位置增加扩展点。

3)继续进阶的DRY原则:类型级别

现在我们看一个类

public clas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 Setter Getter ... }

我们新建一些Person类实例,并进行一些操作:

Person person = new Person(); person.setName("jack"); person.setAge(18); Person person2 = new Person(); person2.setName("rose"); person2.setAge(17); ..... System.out.printf("Name: %s, Age:%d\n", person.getName(), person.getAge()); System.out.printf("Name: %s, Age:%d\n", person2.getName(), person2.getAge()); .....

观察这些代码,其实有很大的DRY改造空间,首先可以添加一个构造方法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其次,可以添加一个toString()方法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String.format("Name: %s, Age: %d", name, age); }

这样的话,上面的代码就可以改成下面的形式。

Person person = new Person("jack", 18); Person person2 = new Person("rose", 17); ...... System.out.println(person.toString()); System.out.println(person2.toString()); ......

4)继续继续进阶的DRY原则:多个类组合级别

上面的代码我们其实还是有改善空间,就是利用容器类

ListPerson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new Person("jack", 18)); list.add(new Person("rose", 17)); ...... list.forEach(p - System.out.println(p));

这里利用JDK8的Stream API以及Lambda表达式输出,其实可以进一步简化为

list.forEach(System.out::println);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基本上我们写代码只写有变化的代码,而尽量不写机械性重复性的代码,其实后面我们就会知道,这就叫专注于业务逻辑,所谓业务逻辑就是你这个项目中,与别的项目都不一样的地方,必须由你亲自去编写实现的部分。

其实容器类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帮助我们编写代码而被设计出来的,首先让我们不必为每一个对象起名字(省去了person,person2,...等变量),然后又为批量操作提供了可能性。像是这样一系列有用的类组合起来可以称之为类库。常用的类库有Commons-Lang包等,为我们提供了一大批实用方法,我之所以提到类库,也是因为框架其实也是一种特殊的类库,但是却与一般的类库有着本质的不同。

设计模式,更高层级的DRY应用

上面我讲到了DRY原则的几个层次,一般情况下大家也早就这样使用了,属于入门之后很容易自己就想到得一些层次。但是设计模式不一样,设计模式是经过长时间编码之后,经过系统性的总结所提出的针对某一类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又称之为最佳实践。

而在小规模的编码工作中,其实并不需要什么设计模式,只有大型程序才有设计模式发挥的空间,所以我们需要借助一些特定领域有足够规模的问题来了解一下设计模式存在的必要性。

1)连接数据库,进行一些操作,并安全释放数据库连接。

public static boolean updatePassword(String username, String password, String newpassword) { Connection conn = null; PreparedStatement stmt = null; ResultSet rs = null; boolean success = false; try { conn = beginTransaction(); stmt = conn.prepareStatement("select id, password from user where username = ?"); stmt.setString(1, username); rs = stmt.executeQuery(); if (rs.next()) { if (rs.getString("password").equals(password)) { PreparedStatement stmt2 = null; try { stmt2 = conn.prepareStatement("update user set password = ? where id = ?"); stmt2.setString(1, newpassword); stmt2.setLong(2, rs.getLong("id")); success = stmt2.executeUpdate() 0; } finally { safeClose(stmt2); } } } commitTransaction(conn); return success; } catch (SQLException e) { rollbackTransaction(conn);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e); } finally { safeClose(rs); safeClose(stmt); safeClose(conn); } }

上面是一个简单的数据库事务,虽然只有一个查询和一个更新,但是想要将其继续简化却并不容易,虽然其中有关于业务逻辑的部分只是少量几行代码,但是初始化,异常,提交,回滚操作让我们很难抽取出一个合适的方法来。虽然我们已经抽取出了 begin,commit,rollback,safeClose等方法,但是仍嫌繁琐。

我们发现之所以我们难以抽取方法,主要是因为流程,因为里面牵扯到流程控制,而流程控制一般是由我们程序员来控制的,所以也就必然需要我们手动编码来完成。难道真的就不能继续简化了吗?这就是需要设计模式的时候了。

2)应用设计模式「模板方法模式」

public static boolean updatePassword(String username, String password, String newpassword) { return connection(conn - statement(conn, "select id, password from user where username = ?", stmt - { stmt.setString(1, username); return resultSet(stmt, rs - { if (rs.next()) { if (rs.getString("password").equals(password)) { long id = rs.getLong("id"); return statement(conn, "update user set password = ? where id = ?", stmt2 - { stmt2.setString(1, newpassword); stmt2.setLong(2, id); return stmt2.executeUpdate() == 1; }); } } return false; }); })); }

可以看到,所有的conn,stmt,rs的开启和关闭,事务的提交和回滚都不用自己手动编写代码进行操作了,之所以可以达到这个效果,就是因为使用了模板方法设计模式,核心就是通过回调方法传递想对资源进行的操作,然后将控制权交给另一个方法,让这个方法掌握流程控制,然后适当的时候回调我们的代码(也就是我们自己写的业务逻辑相关的代码)。

这是需要额外写的几个方法

public interface ConnectionCallbackT { T doConnection(Connection conn) throws SQLException; } public interface StatementCallbackT { T doStatement(PreparedStatement stmt) throws SQLException; } public interface ResultSetCallbackT { T doResultSet(ResultSet rs) throws SQLException; } public static T T connection(ConnectionCallbackT callback) { Connection conn = null; T result = null; try { conn = beginTransaction(); result = callback.doConnection(conn); commitTransaction(conn); } catch (SQLException e) { rollbackTransaction(conn);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e); } finally { safeClose(conn); } return result; } public static T T statement(Connection conn, String sql, StatementCallbackT callback) throws SQLException { PreparedStatement stmt = null; T result = null; try { stmt = conn.prepareStatement(sql); result = callback.doStatement(stmt); } finally { safeClose(stmt); } return result; } public static T T resultSet(PreparedStatement stmt, ResultSetCallbackT callback) throws SQLException { ResultSet rs = null; T result = null; try { rs = stmt.executeQuery(); result = callback.doResultSet(rs); } finally { safeClose(rs); } return result; }

你们可能会疑惑,这些代码加上我们写的业务逻辑的代码,比原来的代码还要长,有什么必要使用这个设计模式。这正是我前面已经指出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要你的程序规模足够大才有必要应用设计模式,试想如果你有上百个乃至上千个数据库操作方法需要写,那么是不是写这几个额外的方法,就不算什么了呢。

其实这正是DRY原则在更高层次上的应用,即结合设计模式来达到更高层次的代码复用效果,进而应用DRY原则。而想要在这个层次继续向上攀升,那就必须是结合众多设计模式以及一些高层架构设计,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的的就是框架。

3)框架,是设计模式的集大成者,是DRY原则的最高应用

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使用框架会是什么样的一种体验?

这里以Hibernate + Spring声明式事务为例

@Transactional public boolean updatePassword(String username, String password, String newpassword) { User user = (User) session().createQuery("from User where username = :username") .setString("username", username) .uniqueResult(); if (user != null user.getPassword().equals(password)) { user.setPassword(newpassword);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可以发现令人惊讶的简洁,而且代码逻辑异常清晰,完全不需要考虑conn,stmt,rs等资源的释放,以及事务的提交和回滚,但是这些事情其实框架已经默默的帮我们做到了。这才叫真正的专注于业务逻辑,尽最大可能的只写与业务逻辑有关的代码。

当然这些框架的效果虽然神奇,其实只要细细探究其内部原理,是完全可以理解并掌握的。

二、那么问题就来了,框架到底是什么?要不要学,怎么学?

上面我说过了,框架其实就是一个或一组特殊的类库,特殊在什么地方?特殊在控制权转移!

框架与一般类库不同的地方是,我们调用类库,而框架调用我们。也就是说框架掌握整个程序的控制权,我们必须一定程度上把程序流程的控制权交给框架,这样框架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

下面以JavaWeb开发为例再进行一些说明,并顺便简单介绍一下JavaWeb的一些脉络。

①静态网页时代

本来网站都是一个个静态HTML组成的,或许这些网页还是用Dreamweaver写的,但是这样的静态页面显然不能满足我们,很快我们就迎来了动态网页的时代。

②Servlet时代

如果熟悉HTTP协议的话,我们就知道其实访问网页的过程不过是一次TCP连接罢了。浏览器发起TCP连接到服务器,服务器接受请求,然后返回HTML代码作为响应。那么我们完全可以等到接受到请求之后,再动态生成HTML代码返回给客户端。

Servlet就是这么做的,其主要代码不过是利用out.write()一点一点的输出HTML代码罢了。当然我们可以在其中掺杂一点动态的东西,如返回当前的时间。

out.write("!DOCTYPE html\r\n"); out.write("html\r\n"); out.write("head\r\n"); out.write("titleIndex Page/title\r\n"); out.write("/head\r\n"); out.write("body\r\n"); out.write("Hello, " + new Date() + "\r\n"); out.write("/body\r\n"); out.write("/html\r\n");

③ JSP包打天下的时代

纯粹的Servlet很是丑陋,给前端程序员理解和修改这样的代码带来了很多困难。因此JSP技术被发明了出来,原理也不复杂,就是不直接写Servlet,而是先写好JSP文件,再由服务器将JSP文件编译成Servlet。而JSP中是以常见的HTML标签为主,这样前端程序员就能方便的修改这些代码了。

!DOCTYPE html html head titleIndex Page/title /head body Hello, %=new Date()% /body /html

PS:由只使用 Servlet到使用JSP,虽然是一个简单的变化,但这迎合了前后端专业分工的大趋势,让前段人员只需要懂得HTML/CSS/JavaScrip代码就可以开始工作,而不需要学习Servlet那枯燥无味的用法,因此借着JSP技术的东风,JavaWeb技术迅速的扩展开来了。

④ Servlet + JSP 时代

随着JSP技术的发展,用它写成的网站也越来越大,业务逻辑也越来越复杂。开发人员渐渐发现整个网站渐渐的再次变成了一团乱麻,不仅仅是JSP中夹杂了大量的Java代码,页面之间的耦合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即便是要修改一个简单的按钮文本,或者是引入一段静态的内容,也需要打开越来越庞大的JSP页面,艰难到找到需要修改的部分,有时还不仅仅是一处,这种修改是有很大的风险的,完全有可能引入新的错误。

这时候开发者渐渐意识到,仅仅使用JSP是不行的,JSP承担了太多的责任。这时人们又想起了Servlet,Servlet中主要使用Java代码,处理业务逻辑非常轻松。如果JSP只使用HTML代码,而将业务逻辑的代码转移到Servlet中,就可以大大的减轻JSP的负担,并且让前后端分工更加明确。

⑤MVC模式时代

在Servlet + JSP模式的基础上,Java阵营进一步发展出了一种适合JavaWeb应用的设计模式,MVC设计模式,即将程序分为显示层(Viewer),控制层(Controller),模型层(Model)。如下图所示:

amp;amp;lt;img src=amp;quot;;amp;quot; data-rawwidth=amp;quot;744amp;quot; data-rawheight=amp;quot;325amp;quot; class=amp;quot;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amp;quot; width=amp;quot;744amp;quot; data-original=amp;quot;;amp;quot;amp;amp;gt;一次典型的访问是这样的流程:

一次典型的访问是这样的流程:

1. 用户输入网址或点击链接或提交表单,浏览器发起请求

2. -- 通过互联网,通过HTTP协议 --

3. Tomcat接受到HTTP请求,生成HttpServletRequest对象,根据Web.xml的配置,调用开发者编写的HttpServlet,HttpServlet根据请求内容,调用JavaBean获取数据,JavaBean从数据库获取数据,返回HttpServlet,HttpServlet将数据转发给JSP,JSP负责将数据渲染为HTML,由Tomcat负责将HTML转化为HTTP响应,返回客户端。

4. -- 通过互联网,通过HTTP协议 --

5. 客户端浏览器接收到HTTP响应,浏览器将HTML渲染为页面,并运行其中可能存在的Java进一步调整界面。

整个流程必须由开发者精确设计才能运作流畅,其中客户端HTML和Java属于前端设计,服务器运行的其他内容属于后端设计。虽然符合J2EE规范的Tomcat等应用服务器已经帮我们实现了最复杂的一块,即HTTP协议部分,还给我们提供了JSP这个模板引擎,以及自定义标签等手段。但是在控制层,在模型层,J2EE能给我们的帮助少之甚少。

就拿用户提交一个表单为例,而我们在Servlet中获取参数为例,虽然不用我们解析HTTP报文,应该已经是要谢天谢地了,但是我们要做的事情仍然很多,分析一下:

1. 客户端传过来的数据全是文本,而我们需要的是Java对象。

2. 凡是文本就有编码问题,而这需要前后端配合解决。

3. 客户端的输入是不可信的,我们必须校验参数的合法性。

4. 我们还必须将校验结果反馈给客户,并且最好不要让客户全部重新输入。

5. 我们往往不是只有一个参数需要,而是有几个甚至更多参数,要妥善的处理各种情况组合。

这些事情几乎全部都需要我们手动编码来完成,几乎每一个 Servlet 都充斥着这样的代码,设置编码,获取参数,校验参数,校验通不过返回错误信息,校验通过则进行业务处理。而更重要的是,获取参数仅仅是整个流程中的一小步,我们的Servlet中存在着大量的重复性,机械性代码,而处理业务逻辑的代码可能只有一两行。

结语:以上就是首席CTO笔记为大家整理的关于django和spring学哪个的相关内容解答汇总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欢迎分享给更多关注此问题的朋友喔~

以上内容为新媒号(sinv.com.cn)为大家提供!新媒号,坚持更新大家所需的互联网后端知识。希望您喜欢!

版权申明:新媒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k2#88.com(替换@)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09-23 13:15
下一篇 2023-09-2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