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原理(政策性因素是什么)

经济政策原理与设计有哪些主要内容?

《经济政策:原理与设计》内容精要:全书除前言、概要和附录外,共分8章。下面择要介绍其内容。

(1)经济政策的形成过程、目的与手段:经济政策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有意运用的各种手段。这种手段的变动可用来抵消其他数据变化的影响。根据所涉及的手段的性质不同,政策可分为定量政策(只是工具变量的值的变化)、定性政策(结构的变化)、改革(基础的变化)政策。政策制定的程序是先作计划,然后就各种可能的后果进行评价并作出选择,最后是所选政策的实施。

当代经济政策的目的可概括为:维持国际和平;充分就业和货币均衡条件下的人均最大实际产出;实际支出在各社会集团和国家间分配的改善;无特权集团的解放;不妨碍其他目的条件下尽可能多的个人自由。

为达到所定的目的,经济政策的手段的范围据不同时期,对不同的政党和情况而宽窄不同。政策工具的选用应根据它们可能产生的效果即它们的效率而定。

(2)经济模型:经济模型要就经济的基础和结构作出种种假定,即阐明自然的、技术的、法律的数据和主体的行为。这种阐述使经济学家能对确切的问题作出确切的回答。经济模型分微观模型和宏观模型,关于封闭经济的模型和关于开放经济的模型,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

(3)定量政策:定量政策是在基础和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使那些称为目标的经济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它主要是短期政策,常常表现为反复试验的形式。其政策选择常根据定性的论点作出。

在确定定量经济政策时,应区别固定目标问题和动机目标问题,区别有较多工具的问题和只有较少工具的问题,还要根据插入边界条件的可能性,对问题加以区别。

在提出了定量经济政策的一般原理后,作者运用所提出的一般方法,建立了21种模型。

(4)定性政策和改革:定性政策是改变社会组织的非最基本的因素,即改变那些不影响精神方面或个人之间基本关系的因素。作者逐个讨论了各种手段(如数量限制、内在稳定器、价格和税收体制的变化、垄断、管理的分权或集权、投资项目评估),分析了各种手段的适用性及效果。

改革是社会组织比较基本的特性的变化,影响到精神方面和个人之间的基本关系。作者分析了各种改革措施(如社会保险制度、最低收入和有保证的最低就业水平、机会的均等化、货币改革、生产决策的集权、产业民主、国有化)的内容、效果。作者认为对国际一体化、稳定措施、计划生育、产业民主和机会均等化要作出更大的努力。

(5)经济政策的组织:经济政策是一项复杂的活动,要由许多机构分头进行,并需要严密的组织。经济政策的过程分为计划阶段、协调和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及监督阶段。计划的基本原则是由政党制定的,实际的政策是由政府机构计划的,这种计划应以暂行指令为基础。政策的协调以指令的发出开始,以定什么目的、用什么手段和用到什么程度的决策告终。在议会和政府之间,任务的划分必须明确。政策实施由许多机构分头负责,要用一种间接的方式来指导各机构。政策监督不仅是政府、议会和公民的一种控制手段,而且对未来的计划工作和决策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政策性原理(政策性因素是什么)

教育政策原理有用吗

教育政策原理是教育政策制定的基础,它是指在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从理论上探讨教育政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指导教育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因此,教育政策原理是非常有用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政策,并且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制定出更有效的教育政策。

政策科学原理。社会改造原则

1、政策科学原理:

政策科学是研究如何运用有系统的知识、有结构的理性和有组织的创造性来改进政策制定,以制定更好的政策的一门跨学科性的全新科学。

2、社会改造原则:

面对逆境这一特殊政策环境,所采取的政策必须有一定力度的改革和创新,它必然会遇到极大的阻力。为了使应付逆境的政策得以顺利制定和实施,就必须对重要的社会机构和运作过程做结构性的、广泛而彻底的调整和变革。

货币政策基本原理的内容

(1)由政府支出和税收所组成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主要是通过影响国民储蓄以及对工作和储蓄的激励,从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

(2)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执行,它影响货币供给。

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扩展资料:

货币政策工具是由央行掌控的,用以调节基础货币,银行储备,货币供给量,利率,汇率以及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以实现其政策目标的各种经济和行政手段。

主要措施有七个方面:

第一,控制货币发行。

第二,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

第三,推行公开市场业务。

第四,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第五,调整再贴现率。

第六,选择性信用管制。

第七,直接信用管制。

央行可用货币政策工具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种工具综合组成的工具体系,每一种工具各有其优点和局限,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和组合使用来实现其宏观调控的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可以分为:主要的一般性的工具、选择性的工具和补充性工具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政策

政策和公理的关系

政策和公理的关系:相关关系。

1、公理性原则是由法律原理构成的原则,是由法律上的事理推导出来的法律原则,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原则。

2、政策性原则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出于一定的政策考量而制定的原则。政策性原则具有针对性、民族性和时代性。

按照法律原则产生的基础不同,可以把法律原则分为政策性原则和公理性原则。

政策性原则是国家关于社会发展、进步的决策、指示、决定及目的、目标。公理性原则是从社会关系的本质中产生出来的,得到广泛承认并被奉为法律的公理。如任何人不得从不当行为中获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公理性原则,还是政策性原则,又都有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之分。

在这些价值的、整个市场化及社会化的生产流通中,无论是在其价值生产领域,还在其价值消费领域,都是需要通过这些价值在交换领域、分配领域的交易途径,来给予实现的。因此也可以说,市场的种种交易活动,都反映着构成市场有关参与主体的利益,都反映着这些市场参与主体个人及公众利益的声张。

所以,无论是什么样的市场监管政策及其监管,也无论这些政策监管出于什么样的理由,都应当基于有关市场参与主体的个人及公众利益;都应当基于这些利益的法理、公理基础,去制定、实施。

论述财政政策的原理与应用

财政政策的原理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政府支出有两种形式:其一是政府购买,指的是政府在物品和劳务上的花费——购买坦克、修建道路、支付法官的薪水、等等,其次是政府转移支付,以提高某些群体(如老人或失业者)的收入。

税收是财政政策的另一种形式,它通过两种途径影响整体经济。首先,税收影响人们的收入。此外,税收还能影响物品和生产要素,因而也能影响激励机制和行为方式。 财政政策的内容其内容包括:

◆社会总产品

◆国民收入分配政策

◆预算收支政策

◆税收政策

◆财政投资政策

◆财政补贴政策

◆国债政策

◆预算外资金收支政策等

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财政政策的种类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将财政政策分为自动稳定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的。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制度本身存在一种内在的、不需要的政府采取其他干预行为就可以随这经济社会的发展,自动调节经济运行机制。这种机制也被称为财政自动稳定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所得税自动稳定作用。在经济萧条时,个人和企业利润降低,符合纳税条件的个人和企业数量减少,因而税基相对缩小,使用的累进税率将对下降,税收自动减少。因税收的减少幅度大于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的下降幅度,税收便会产生一种推力,防止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的过度下降,从而起到反经济衰退的作用。在经济过热时期,其作用机理正好相反。另一方面,是政府福利支出的自动稳定作用。如果经济出现衰退,符合领取失业救济和各种福利标准的人数增加,失业救济和各种福利的发放趋于自动增加,从而有利于抑制消费支出的持续下降,防止经济的进一步衰退。在经济繁荣时期,其作用机理正好相反。

(2)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行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在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中,美国实施的罗斯福-霍普金斯计划(1929-1933)、日本实施的时局匡救政策(1932年)等,都是下那股额册财政政策选择的范例。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具体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汲水政策是指经济萧条时期进行公共投资,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使经济恢复活力的政策。汲水政策有四个特点:第一,它是以市场经济所具有的自发机制为前提,是一种诱导经济恢复的政策;第二,它以扩大公共投资规模为手段,启动和活跃社会投资;第三,财政投资规模具有有限性,即只要社会投资恢复活力,经济实现自主增长,政府就不再投资或缩小投资规模。补偿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识的从当时经济状况反方向上调节经济景气变动的财政政策,以实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在经济萧条时期,为缓解通货紧缩影响,政府通过增加支出,减少收入政策来增加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加社会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反之,经济繁荣时期,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通过财政增加收入、减少支出等政策来抑制和减少社会过剩需求,稳定经济波动。

2、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将财政政策划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来划分的.

(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增加国债、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财政赤字来实现:

(2)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

(3)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论述财政政策的应用财政政策措施 2007年5月30日,财政部宣布,调整股票交易印花税(由千分之一上调为千分之三), 2007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在2007年6月批准了由财政部发行15500亿元特别国债购买外汇的议案。 2007年8月15日起,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由现行的20%调减为5%。 财政政策措施 2008年4月24日起, 财政部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0.3%调低至0.1%。 2008年8月1日起, 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 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 2008年9月1日起, 全国统一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 2008年9月19日起, 股票交易印花税调整为单边征税 2008年10月9日起, 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徵收个人所得税.

以上内容为新媒号(sinv.com.cn)为大家提供!新媒号,坚持更新大家所需的百科知识。希望您喜欢!

版权申明:新媒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k2#88.com(替换@)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03-09 12:50
下一篇 2023-03-09 12:5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