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加定理结论(叠加定理结论推导)

叠加定理是否适用于二极管电路

叠加原理是针对线性电路的,二极管是非线性的。

叠加定理陈述为:由全部独立电源在线性电阻电路中产生的任一电压或电流,等于每一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所产生的相应电压或电流的代数和。

只要电路存在惟一解,线性电阻电路中的任一结点电压、支路电压或支路电流均可表示为以下形式:

iSk(k=1,2,…,n)表示电路中独立电流源的电流。

Hk(k=1,2,…,m)和Kk(k=1,2,…,n)是常量,它们取决于电路的参数和输出变量的选择,而与独立电源无关。

扩展资料:

能为负载提供稳定直流电源的电子装置。直流稳压电源的供电电源大都是交流电源,当交流供电电源的电压或负载电阻变化时,稳压器的直流输出电压都会保持稳定。

当今社会人们极大的享受着电子设备带来的便利,但是任何电子设备都有一个共同的电路--电源电路。大到超级计算机、小到袖珍计算器,所有的电子设备都必须在电源电路的支持下才能正常工作。

当然这些电源电路的样式、复杂程度千差万别。超级计算机的电源电路本身就是一套复杂的电源系统。通过这套电源系统,超级计算机各部分都能够得到持续稳定、符合各种复杂规范的电源供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叠加定理结论(叠加定理结论推导)

叠加定理的验证 实验报告数据怎样处理?

实验原理

1.基尔霍夫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的基本定律。它包括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在电路中,对任一结点,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ΣI=0。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在电路中,对任一回路,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ΣU=0。

基尔霍夫定律表达式中的电流和电压都是代数量,运用时,必须预先任意假定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当电流和电压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时,取值为正;相反时,取值为负。

基尔霍夫定律与各支路元件的性质无关,无论是线性的或非线性的电路,还是含源的或无源的电路,它都是普遍适用的。

2.叠加原理

在线性电路中,有多个电源同时作用时,任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都是电路中每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中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某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其它独立源均需置零。(电压源用短路代替,电流源用开路代替。)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又称比例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其它各电阻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实验报告

1. 根据实验数据,选定实验电路图2.1中的结点A,验证KCL的正确性。

答:依据表2-1中实验测量数据,选定结点A,取流出结点的电流为正。通过计算验证KCL的正确性。

I1 = 2. 08 mA I2 = 6. 38 mA I3 = 8. 43mA 即 8.4? 032.?086.?3?8?0.

结论: I3?I1 ?I2 = 0 , 证明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是正确的。

2. 根据实验数据,选定实验电路图2.1中任一闭合回路,验证KVL的正确性。

答:依据表2-1中实验测量数据,选定闭合回路ADEFA,取逆时针方向为回路的绕行方向电压降为正。通过计算验证KVL的正确性。

UAD = 4.02 V UDE = 0. 97 V UFA= 0. 93 V U1= 6. 05V

6.05?0.97?4.02?0.93?0.03?0

结论:U1?UDE?UAD?UAF?0 , 证明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是正确的。

同理,其它结点和闭合回路的电流和电压,也可类似计算验证。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测量数据有一定的误差,都在可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3. 根据实验数据,验证线性电路的叠加性与齐次性。 答:验证线性电路的叠加原理: (1)验证线性电路的叠加性

依据表 2-2的测量数据,选定电流I1 和电压UAB 。通过计算,验证线性电路的叠加性是正确的。

验证电流I1 :

U1单独作用时: I1 (U1单独作用) = 8.69mA U2单独作用时:I1(U2单独作用) = - 1.19mA

U1、U2共同作用时:I1 (U1、U2共同作用)= 7.55mA

即 7.55?8.69?(?1.19)?7.50

结论:I1 (U1、U2共同作用)= I1 (U1单独作用)+ I1(U2单独作用) 验证电压UAB:

U1单独作用时:UAB(U1单独作用) = 2. 42 V U2单独作用时:UAB(U2单独作用) = - 3.59V

U1、U2共同作用时:UAB(U1、U2共同作用)= -1.16V 即 ?1.16?2.42?(?3.59)??1.17

结论:UAB(U1、U2共同作用)= UAB(U1单独作用)+ UAB(U2单独作用) 因此线性电路的叠加性是正确的。 (2)验证线性电路的齐次性

依据表 2-2的测量数据,选定电流I1 和电压UAB 。通过计算,验证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正确的。

验证电流I1 :

U2单独作用时:I1(U2单独作用) = - 1.19mA 2U2单独作用时:I1 (2U2单独作用)= - 2. 39mA

即 ?2.39?2?(?1.19)??2.38

结论:I1 (2U2单独作用)= 2 ?I1(U2单独作用) 验证电压UAB:

U2单独作用时:UAB(U2单独作用) = - 3. 59 V 2U2单独作用时:UAB(U2单独作用) = - 7. 17V。

电路中各电阻消耗的功率是否能用叠加定理计算得出

不能。

叠加定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

一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其他的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

由于每个电源单独作用,电路结构变得较为简单,计算出所求物理量电压U'、U"、U"'......或者I'、I"、I"'......,然后使用叠加定理:U=U'+U"+U"'+......或者I=I'+I"+I"'+......。

叠加定理只能用于电压、电流的计算,不能用于功率的叠加计算。计算功率时,只能先采用叠加定理计算出电流I或电压U,然后计算功率。

扩展资料:

诺顿定理对于单频的交流系统,此定理不只适用于电阻,亦可适用于广义的阻抗。诺顿等效电路是用来描述线性电源与阻抗在某个频率下的等效电路,此等效电路是由一个理想电流源与一个理想阻抗并联所组成的。

诺顿定理是戴维宁定理的一个延伸,于1926年由两人分别提出,他们分别是西门子公司研究员汉斯·梅耶尔(1895年-1980年)及贝尔实验室工程师爱德华·劳笠·诺顿(1898-1983)。实际上梅耶尔是两人中唯一有在这课题上发表过论文的人,但诺顿只在贝尔实验室内部用的一份技术报告上提及过他的发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叠加定理

做叠加定理实验有感

在线性电路中,任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可以看成是电路中每一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于电路时,在该支路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线性的正弦稳态电路也满足叠加定理。

使用叠加定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叠加定理适用于线性电路,不适用于非线性电路;

2、叠加的各分电路中,不作用的电源置零。电路中的所有线性元件(包括电阻、电感和电容)都不予更动,受控源则保留在各分电路中;

3、叠加时各分电中路的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取与原电路中的相同。取和时,应该注意各分量前的“+”“-”号;

4、原电路的功率不等于按各分电路计算所得功率的叠加。

推论:

齐性定理:在线性电路中,当所有的激励都同时增大或缩小K倍(K为常数)时,响应也将同样增大或缩小K倍。

物理弹簧的受力?

不是要考虑弹簧的重力,而是要考虑弹簧的质量。因为这时弹簧做加速运动,不能看作是轻弹簧了。弹簧每一段的张力是不同的,每一段的拉伸(压缩)程度是不一样的。简单来说,不考虑弹簧的附件(如拉坏等),弹簧的读数应该是二力的平均。

用实验数据验证叠加原理

一、验证线性电路的叠加原理:

(1)验证线性电路的叠加性

依据测量数据,选定电流I1和电压UAB.通过计算,验证线性电路的叠加性是正确的.

验证电流I1:

U1单独作用时:I1(U1单独作用)= 8.69mA

U2单独作用时:I1(U2单独作用)= - 1.19mA

U1、U2共同作用时:I1(U1、U2共同作用)=7.55mA

结论:I1(U1、U2共同作用)=I1(U1单独作用)+I1(U2单独作用)

验证电压UAB:

U1单独作用时:UAB(U1单独作用)= 2.42 V

U2单独作用时:UAB(U2单独作用)= - 3.59V

U1、U2共同作用时:UAB(U1、U2共同作用)=-1.16V

结论:UAB(U1、U2共同作用)=UAB(U1单独作用)+UAB(U2单独作用)

因此线性电路的叠加性是正确的.

(2)验证线性电路的齐次性

依据表2-2的测量数据,选定电流I1和电压UAB.通过计算,验证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正确的.

验证电流I1:

U2单独作用时:I1(U2单独作用)= - 1.19mA

2U2单独作用时:I1(2U2单独作用)= - 2.39mA

结论:I1(2U2单独作用)=2I1(U2单独作用)

验证电压UAB:

U2单独作用时:UAB(U2单独作用)= - 3.59 V

2U2单独作用时:UAB(U2单独作用)= - 7.17V

结论:UAB(2U2单独作用)=2 UAB(U2单独作用)

因此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正确的.

同理,其它支路电流和电压,也可类似计算.证明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是正确的.

二、对于含有二极管的非线性电路,通过计算,证明非线性电路不符合叠加性和齐次性.

以上内容为新媒号(sinv.com.cn)为大家提供!新媒号,坚持更新大家所需的百科知识。希望您喜欢!

版权申明:新媒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k2#88.com(替换@)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03-09 12:50
下一篇 2023-03-09 12:5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