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效应(莫扎特效应有哪些曲子)

听莫扎特的音乐能够提高智商,这被称为

听莫扎特的音乐能够提高智商,这被称为“莫扎特效应”。

莫扎特效应,1993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戈登·肖教授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让大学生在听完莫扎特的《双钢琴奏鸣曲》后马上进行空间推理的测验,结果发现大学生们的空间推理能力发生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将这种现象称作莫扎特效应。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的研究结论,商家即群起炒作,但其实这样笼统的论断是会误导人的。因为莫扎特的创作主题丰富、风格多样,他的音乐也有很多表现激越强烈的感情,或忧伤或狂热或悲壮,这样风格的音乐就算是天才之作也不适宜选作胎教音乐的莫扎特效应。

科学家们对所谓的“莫扎特效应”给出了相当明确的结果。这些新发现表明没有证据说明听莫扎特的音乐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

莫扎特效应研究成果:

1、整份研究显示,莫札特组在第二天的成绩有显著的增进,无声组则无显著的变化,这实验结果正于罗奢于九三年所作的实验结果相同。

2、在附加了一些节奏反复性高的音乐但却毫无影响,所以可以推论,或许是因为音乐构成要素中某特定的组织要式,才使得人脑中的空间辨认能力受到影响的。另外聆听说故事录音带也不造成影响,所以证明专注力并不是造成这项能力增进的主因。

3、科学家们开始讨论听古典音乐可以给人带来某种影响已经超过15个年头。2010年6月28日,维也纳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曾经发表在美国《情报》的这个所谓的“莫扎特效应”给出了相当明确的结果。这些新发现表明没有证据说明听莫扎特的音乐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

莫扎特效应是什么东西?

莫扎特的作品大多纯净、新鲜、明亮、节奏稳定,符合人体内部特有的生理规律,这种特征能够激发欢快、愉悦等正性情绪,这种正性情绪反过来又能促进认知加工水平的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莫扎特效应” 的音乐不是单指莫扎特本人的音乐,而是泛指的音乐,这些音乐大多与莫扎特的音乐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曲式结构。

扩展资料

“莫扎特效应” 的产生

1993 年,哥伦比亚大学的罗斯彻与加州大学的肖( Gordon Shaw) 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假设:音乐和空间推理能力这两者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他们采用了肖于1985 年提出的一种大脑研究结构模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肖提出的这种大脑结构研究模式是基于数学和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理论模式,来试图解决神经网络如何在大脑的某一区域向另一区域传递信息这个问题,所采用的也主要是视觉刺激材料来描述某些神经触发模型(neural firing patterns) 。

罗斯彻和肖试图使他们的大脑研究模式扩展到另一个具体的行为研究领域,希望看到音乐对空间推理有着怎样的效应。

为此他们进行了一项实验:将36名非音乐专业大学生分为三组,设定自变量为: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通俗音乐、无任何音乐刺激,实验方法是单纯的欣赏,经过了10分钟后采用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进行测验,发现听了莫扎特音乐的学生的测验成绩比其他组高出8-9个百分点,但这种效果持续了10-15 分钟之后就会消失。

罗斯彻还认为如果经常给孩子听莫扎特的音乐(或者类似莫扎特的音乐)会永久性地提高这种能力并影响终生。美国大众媒体对此实验进行了广泛的渲染和宣传,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各大唱片商店里有关莫扎特音乐的CD很快被销售一空,最终法国医生托马提斯(Luis Tomatis) 首次提出了“莫扎特效应”(Mozart Effect) 这个术语。

需要注意的是,“莫扎特效应” 的音乐不是单指莫扎特本人的音乐,而是泛指的音乐,这些音乐大多与莫扎特的音乐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曲式结构。罗斯彻和肖的发现引起研究者的巨大关注,很快成为音乐心理学上的一个热点问题。

有的研究者对“莫扎特效应” 产生质疑,认为莫扎特的音乐旋律流畅,令人欣快,能最大化地激发人们的快乐情绪,从而有利于复杂问题的解决。实际上,认知决定情绪,情绪也反作用于认知,一定程度上两者也具有相同的生理加工基础。所以对“莫扎特效应”需要从认知与情绪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莫扎特效应是指什么?

莫扎特效应就是莫扎特的作品大多纯净、新鲜、明亮、节奏稳定,符合人体内部特有的生理规律,这种特征能够激发欢快、愉悦等正性情绪,这种正性情绪反过来又能促进认知加工水平的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莫扎特效应” 的音乐不是单指莫扎特本人的音乐,而是泛指的音乐,这些音乐大多与莫扎特的音乐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曲式结构。

1993 年,哥伦比亚大学的罗斯彻与加州大学的肖( Gordon Shaw) 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假设:音乐和空间推理能力这两者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最终法国医生托马提斯(Luis Tomatis) 首次提出了“莫扎特效应”(Mozart Effect) 这个术语。

扩展资料

有的研究者对“莫扎特效应” 产生质疑,认为莫扎特的音乐旋律流畅,令人欣快,能最大化地激发人们的快乐情绪,从而有利于复杂问题的解决。实际上,认知决定情绪,情绪也反作用于认知,一定程度上两者也具有相同的生理加工基础。

所以对“莫扎特效应”需要从认知与情绪两个方面进行解释。关于“莫扎特效应”的讨论,较早是出现在《自然》杂志1993年刊登的一篇文章,介绍聆听十分钟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k.448的一部分,能够提高人们在智商测试中的成绩,特别是空间推理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莫扎特效应

莫扎特效应(莫扎特效应有哪些曲子)

莫扎特效应

是指莫扎特的音乐可以作为胎教音乐,能够提高孩子智商。因为莫扎特的创作主题丰富、风格多样,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美国科学家提出这一研究结论后,商家群起炒作,于是产生了莫扎特效应。

以上内容为新媒号(sinv.com.cn)为大家提供!新媒号,坚持更新大家所需的百科知识。希望您喜欢!

版权申明:新媒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k2#88.com(替换@)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03-09 12:51
下一篇 2023-03-09 12:5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