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减持,一边债转股,黄光裕的国美要改姓?

从白手起家到业内top1

从三度荣登胡润中国首富到负债500亿

从奥运圣火手到14年监狱

......

黄光裕的这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精彩纷呈。本文就来梳理一下黄光裕和国美的兴衰史,分析一下黄光裕到底是如何走到如今这一步的。

从首富到入狱

1986年,17岁的黄光裕跟着哥哥黄俊钦到北京闯荡。怀揣着积攒下的三万多块钱,他们在北京前门盘下了一个名叫"国美"的店面。——这也是国美电器的前身。

起初国美的业务是卖服装,可是黄氏兄弟很快发现卖电器挣钱更容易。于是,一年之后,国美电器正式营业。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中国内地大部分的家电销售被国有企业垄断,它们渠道多,网络广,刚起家的国美在渠道上毫无优势。

要想吸引顾客,除了渠道,就只剩下价格这一选项。

因此,国美电器刚创立时,黄光裕就确立了国美的经营原则:坚持只做零售,不做中间商,走薄利多销的道路。

黄光裕说:“薄利多销”的销售模式给企业和我自己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这一切都是靠“量”争取的——希望吸引10个消费者这次来了后,下次还会再来,而不是一下榨干的方式。

除了在价格方面拢住消费者外,国美还早早地就开始培养品牌意识。

经过几年的积累,黄光裕治下的家电零售已经初具规模。除了国美,黄光裕又在北京陆续开设了“国豪”“亚华”“恒基”等多家门店。

不过黄光裕很快意识到,杂乱的名字并不利于品牌的树立和推广。1993年,黄光裕着手对旗下的门店进行整合,将其统一命名为“国美电器”,并形成了中国早期家电连锁的雏形。

国美还在内部组织编写了《国美经营管理手册》。手册中对门店面积、楼层位置、交通条件等都做了统一规定。

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通过这些调整,国美很快地将单个店面的成熟模式在其他地区复制,也为日后在全国范围内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1999年7月,国美走出北京,在天津开设两家连锁店。

1999年12月,国美进军上海,实现了京、津、沪连锁的构架。

2004年,国美电器在香港上市。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黄光裕带领国美电器左突右击,攻城略地。一个家电零售连锁帝国呼之欲出。

2005年,国美先后将哈尔滨黑天鹅和江苏金太阳的家电业务吞并,这拉开了这几家家电巨头之间合纵连横的大幕。

此后几年,联盟,毁约,截胡,并购的戏码轮番上演,而国美始终牢牢占据家电市场的第一名,并实现了对第二名苏宁的绝对压制。

2008年8月,黄光裕从他的母亲手中点燃圣火,母子同传北京奥运圣火。同一年,黄光裕第三次获得胡润百富榜中国首富的桂冠。(黄光裕曾于2004年、2005年获得胡润百富榜中国首富称号)

此时的国美电器,如日中天;此时的黄光裕,风光无二。

不过,高光之后便是急转直下的深渊。

2008年年底,黄光裕因此前商业运作上的违规情况,被带走调查。这是国美经营的转折点。(2010年,黄光裕因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罪、单位行贿罪被正式判处有期徒刑14年。)

黄光裕入狱后,国美危机不断。

首先是供应商暂停供货,银行冻结存款,因并购进入国美的陈晓临危受命担任董事长。

为了避免资金断流,陈晓积极接洽各大财团,最终贝恩资本入资。
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引入贝恩资本并签订“苛刻”的绑定条件,黄光裕本人对此并不知情,两人嫌隙或就此种下。

此后,两人迥异的企业管理思路让嫌隙日益扩大。运营层面,陈晓力主提升单店效益,砍掉不盈利的门店;资本层面,陈晓主张增发股份20%扩大融资,同时对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

但是,在创始人黄光裕看来,增发股份是摊薄自己的控制权,对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是收买人心,陈晓在密谋“去黄”运动。

一边减持,一边债转股,黄光裕的国美要改姓?

2010年5月,两人爆发了著名的“黄陈大战”。在这场控制权之争中,以黄光裕为首的大股东和以陈晓为首的管理层剑拔弩张,寸步不让。最终,陈晓斗争失败,黯然离职。

此役过后,国美电器元气大伤,再加上在电子商务领域折戟,对于家电龙头之争,国美已是有心无力。

“力争18个月恢复原有市场地位”

2021年2月,黄光裕出狱。

出狱后不久,黄光裕便火速回到企业一线。同年4月,国美零售举行了全球投资人电话会议,出席了此次会议的黄光裕满心抱负,立下了“力争用未来18个月的时间,使国美恢复原有的市场地位”的目标。

对于黄光裕的归来,资本市场给予了很高的期待,其在二级市场的股价也直接暴涨到2.550港元/股,而这也是近5年以来国美零售股价的峰值。

为了完成“18个月”目标,黄光裕还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然而即便是将国美App改名为“真快乐”,黄光裕和国美也没能真正快乐起来。

“18个月”的口号,喊得有多响亮,面对的现实就有多骨感。

今年8月(18个月期限到期),黄光裕在公开信中坦言,其对执行的困难预料不足,加之疫情长时间扰动,导致现实与这一目标有一定差距。对于未能实现的18个月的既定目标,坦然接受外界的质疑和批评。

根据财报,2017年至今年上半年,国美零售归属于母公司的净亏损分别为4.5亿元、48.87亿元、25.9亿元、69.94亿元、44.02亿元、29.66亿元。

可以说,黄光裕的归来并未给国美带来很大幅度的变化。

曾经的家电巨头,为何沦落至此?

不可否认,疫情导致的整体大环境下行确实是一方面的原因。

2021年以来,由于疫情仍在全国多地散发,多地政府出于疫情防控需要,不得不临时采取限制人员流动的措施,这自然也让国美在全国多地的线下门店客流量暴跌。

但是,这几年,国美面临的最大危机是来自线上。

在黄光裕入狱的十几年里,以家电为代表的中国零售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阿里旗下的淘宝与天猫不断攻城略地,拼多多成为中国用户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

据《2021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显示,家电销售渠道方面,京东以32.5%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而国美零售的份额仅为5%,险些沦为“Other”。

其实,国美很早就布局电子商务。
2010年,国美推出旗下的电子购物网站国美网上商城。
2012年,国美收购电子商务网站库巴网。
2013年,国美集团正式宣布整合国美电器网上商城和库巴网,并更名为国美在线。
然而,国美的电商业务却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虽然国美率先创新出"B2C+实体店"融合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国美还是将自己的主战场放在线下门店,比拼开店数量和规模,线上销售则是作为门店销售的补充存在。

在竞争对手全力转型的时候,国美还在沉迷于线下开设门店,在竞争对手喊出“ALL IN无线”的时候,国美正内斗不止。

一边减持,一边债转股

更为严峻的是事实是,国美不仅没能重现昨日的风光,还一度陷入裁员、员工薪资未能如期发放、拖欠供应商货款的危机之中。

最近一段时间,经历员工讨债、被申请破产清算等风波后,国美零售的债务危机持续发酵。

一边减持,一边债转股,黄光裕的国美要改姓?

图源:微博@新浪科技

国美零售2022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公司总负债规模达585.68亿元。战略上事故不断的国美,如今也正在尝试通过多种方式缓解偿债压力。

首先是黄光裕也开始频繁减持公司股票。

自去年12月至今,黄光裕、杜鹃夫妇已多次减持国美零售的股票,二人的持股比例已从去年12月22日的60.98%降至今年12月15日的24.7%,持股比例缩水了一半以上。

据不完全统计,黄光裕夫妇2021年已累计套现14次,套现金额10亿元。而就在刚刚过去的去年12月29日,黄光裕再次以每股0.1158港元的均价出售5.53亿股公司股票,涉资约6404万港元,持股比例从20.02%降至18.47%。而在去年年底,黄光裕、杜鹃夫妇的持股比例为60.98%。

一边减持,一边债转股,黄光裕的国美要改姓?

黄光裕连番减持股票的目的,或许是为了向国美“输血”。

据国美零售12月8日发布的公告显示,控股股东黄光裕全资拥有之公司Shinning Crown与公司签订贷款协议,Shinning Crown同意向公司提供价值1.5亿港元的贷款。

紧接着,12月14日、12月22日,国美零售又再度发布两则公告,宣布黄光裕通过全资拥有之公司Shinning Crown再度向其提供价值分别高达2亿港元、1.5亿港元的两笔贷款。截至目前,黄光裕已通过全资拥有之公司累计向国美零售提供总价值5亿港元的贷款。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笔贷款均为免息及无抵押,初始期限为六个月,可由订约双方于届满前以书面形式延长。

还有一种说法,黄光裕此番目的,或许是为了“润”。

值得注意的一件事是,1月2日晚间,国美零售披露债转股方案。公告显示,国美零售所欠约4.16亿港元广告费的债权人寰亚国际资本有限公司拟以债务金额认购国美零售增发股份,认购价为0.1023港元/股,将占认购后国美零售总股本的10.21%。

若此次债转股完成,控股股东对国美零售的持股比例将再度减少。持股比例降低,也意味着控股股东对国美零售的控制力在减弱。而债转股往往出现在企业破产重整或者是破产重组中。

参考文章:

价值星球Planet:《黄光裕回归630天》

一见财经:《国美兴衰史:线下家电零售巨头由盛及衰》

以上内容为新媒号(sinv.com.cn)为大家提供!新媒号,坚持更新大家所需的百科知识。希望您喜欢!

版权申明:新媒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k2#88.com(替换@)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03-09 12:52
下一篇 2023-03-0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